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边栏

新闻充值:一生为和平的二十世纪巨人裴瑞斯

[复制链接]
【博闻社】以色列前总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裴瑞斯的国葬,今天在耶路撒冷举行,世界各国领袖出席致哀,美国总统欧巴马赞扬裴瑞斯是「20世纪的巨人」。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ud Abbas)也是出席致哀者之一,且被安排坐在第一排,据称是应裴瑞斯家族要求。


2014年6月,任期即将届满的裴瑞斯再度显示他何等重视与巴勒斯坦人达成和平:应天主教罗马教宗方济各之邀,其于梵蒂冈会晤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

阿巴斯熟识裴瑞斯,且曾与他谈判过。阿巴斯抵达时,曾罕见地与以色列总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简短握手致意。
以色列安全部队维持高度警戒,封锁多条道路并动员数千警力维安。且为避免可能受到扰乱,当局于国葬登场前预防性逮捕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
约70国派代表团出席葬礼,与会领袖也彰显出各方对裴瑞斯多年来从鹰派转型为坚定和平倡议者的敬重。
欧巴马致悼词表示,「很多方面来说,他让我想起,我有幸会晤的一些其他20世纪巨人,譬如(南非前总统)曼德拉(Nelson Mandela),以及(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等。」
阿拉伯国家领袖几乎压倒性未出席裴瑞斯国葬。
裴瑞斯严重中风后,于28日辞世,享寿93岁。他的灵柩昨天安厝在耶路撒冷国会大厦外,当天估计约有5万民众涌往瞻仰告别。
美国前总统柯林顿(Bill Clinton)也是前往最后致敬者之一,静默伫立在灵柩前,显得感伤。柯林顿曾协助促成1990年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签署的奥斯陆和平协议,裴瑞斯因此获颁诺贝尔和平奖。
柯林顿今天也在国葬上温馨追悼裴瑞斯表示,裴瑞斯的「批评者经常宣称他是一位天真的过度乐观梦想家,他们只有在天真那部分是错的。」


以色列总理尼坦雅胡于裴瑞斯的国葬上默哀

尼坦雅胡致悼词时,推崇裴瑞斯是「世界伟人」。以色列反对党工党领袖赫尔佐克称,裴瑞斯作为以色列历史上的标杆性人物将被永远铭记。
国葬于耶路撒冷赫泽山(Mount Herzl)国家公墓举行,警方表示,当局动员约8000警力维安。
致悼词于中午前结束,随后裴瑞斯的遗体下葬,长眠在前总理拉宾(Yitzhak Rabin)的墓穴旁。共同获颁诺贝尔和平奖的拉宾,于1995年遇刺身亡。
裴瑞斯1923年8月生于波兰的一个小村(现属白俄罗斯),1924年随全家移居巴勒斯坦,1934年来到当时由英国托管的以色列。裴瑞斯曾于一集体农庄当牧童。当时名叫佩尔斯基的他,因在一次远游时爬上一棵大树吓走了在树上栖息的大鹰,一位同行的动物学家对他说,「这是一只裴瑞斯。」从此,他改名为裴瑞斯。
裴瑞斯年轻时便走上从政之路,几乎出任过该国所有重要公职,包括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和财政部长等要职还曾两次出任总理,被称为以色列政坛的「常青树」。


1945年,裴瑞斯娶索尼娅(Sonja)为妻。两人共养育了3个孩子,并有多个孙子、孙女。共同生活62年后,2007年,索尼娅与丈夫分手。这位不爱在公共场合露面的女性更希望过平静的退休生活,不愿跟随丈夫搬入耶路撒冷的总统官邸。2011年,索尼娅辞世。

虽然早年就投身军界并被视为以色列核计划的开创者, 裴瑞斯在国际上较以推动以巴和解闻名。其早年坚决拒绝与阿拉伯国家和解,但埃及总统萨达特1977年历史性访问以色列并于次年与以方签订《大卫营协议》、达成和解后,裴瑞斯的立场开始转变。
今年2月《时代》杂志发表的专访中, 裴瑞斯披露了自己的心境:「只要以色列的生存受到威胁,我就是你们所称的鹰派……但是,当我感到阿拉伯国家愿意谈判时,我说道,这也是我们想要的……不是我变了,是形势变了。」
裴瑞斯是以色列中东和平政策的主要策划人,也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以及阿拉伯国家谈判的主要代表。他长期倡导以巴和平,为以色列分别同巴勒斯坦和约旦达成和平协议作出重要贡献。因促成首个以巴和平协议《奥斯陆协议》的达成,佩雷斯与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巴勒斯坦前领导人阿拉法特同获199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2014年6月,90岁高龄的裴瑞斯从以色列总统的位置上退休。退休后的裴瑞斯透过其设于特拉维夫-海法的裴瑞斯和平中心继续活跃于公共领域,大力推动以巴和平与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发展。他喜爱文学和写作,主要著作有《下一阶段》《大卫的子弹》《新创世记》等。

博文社 2016年10月1日

www.51haoyou.com

GMT-4, 2024-6-15 00:08

© 200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